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教育频道> 教育周刊> 一周热点 > 正文

灰色童谣学生唱出压力 家长老师听得紧张说反思

来源:青岛早报 2012-03-28 14:50:25

  孩子就此排遣压力社会应当适时关注

  分析灰色童谣的受宠原因,专家指出家长和老师很少注意与孩子的心灵交流,他们在面对社会压力这张无形的大网时是那样的迷茫与无助,于是灰色童谣乘虚而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一些童谣内容并不健康,但却更接近孩子的真实心态,宣泄了心中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是在现实生活中累积起来的,却又无法向家长和老师诉说,他们承受着现代社会的重压。

  教育压力对孩子们的影响最为明显,也成为灰色童谣攻击的靶心。专家分析,灰色童谣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敌对和叛逆情绪,主要是因为现有的教育体制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许多学校和家长都提出给孩子“减负”,结果减来减去却变成了“捡负”,因为应试教育下的升学率对每个学校来说都是最重要的。10岁左右的孩子,每天做作业就要熬到9点多,周末还要参加不同的辅导班,一个女孩在寒假期间居然要参加7个“兴趣班”,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字就是“累”和“烦”。灰色童谣是孩子们对成人文化的一种“嫁接”,融入了社会上的一些流行元素,以戏谑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或以变形的手法反映学校乃至社会上的许多不正常现象。尽管灰色童谣的内容是不健康的,却接近孩子的真实心态,因此更容易获得认可和流传。

  而除了心理上更接近,还有眼下校园亚文化流行的因素存在,前不久网络上就出现了涂鸦语文课本上杜甫画像的新闻,而且版本众多,很多家长和学生甚至还在夸赞孩子的想象力,这种做法都助长了这种非主流“亚文化”的蔓延,专家分析灰色童谣风行以及杜甫画像涂鸦流行,验证的不是孩子在变坏,而是成人社会自身出了问题。网络、电视、电影等传媒传播的一些不良信息,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不得不毫无设防地直面各种不良文化。

  儿歌匮乏让灰色童谣乘虚而入

  3月21日是国际儿歌日,估计大家对于这个节日都不太熟悉,其实这个节日是1976年在比利时国际诗歌会上创立的,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立为国际性的儿歌日。既然是儿歌日,咱们就来说说跟儿童歌曲有关的事,对于很多70后、80后来说,像《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丢手绢》、《春天在哪里》等等儿歌是耳熟能详的,但是现在的小朋友都在唱些什么儿歌呢?

  现在孩子的mp3里,除了老师要求听的英语对话外,全是周杰伦、杨幂等明星演唱的流行歌曲,如《你好吗》、《超级女神》、《有点舍不得》、《因为爱情》等等。而家长甚至在孩子演唱这些成人歌曲时,会当成一种玩笑,而忽视歌曲内容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记者在走访多家音像图书店发现,货架上摆放的儿歌很少,大多是几十年前的老儿歌,新儿歌不到老儿歌的10%。传统儿歌传承面临断层,一些新儿歌缺乏童心童趣,一些恶搞的“灰色儿歌”却在孩子们中广泛传唱。有媒体做过调查,7成多的孩子认为灰色儿歌“好玩、搞笑、顺口”。一位小学生坦言,如果自己唱儿歌,同学听到后会嘲笑他幼稚。

  本组撰稿 刘鹏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早教市场调查 机构无资质迎合家长信口圈钱
下一篇:180辆校车4月开进郊区 委员提议使用要统筹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