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最新统计,最近几年对教育培训行业的投诉增长迅速,增幅甚至超过了食品和医疗消费,北京、上海、深圳尤其严重。为此,深圳晚报社联合深圳消委会,总结了八大培训行业潜规则及陷阱,对于目前正准备参加培训的读者将起到很好的提醒和警示作用。 “陷阱”之一:名校、名师实为“外包” 案例:于先生是××继续教育学院“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总裁研修班”第28期学员。该“总裁研修班”每期时长10个月,每两个月授课一次,实际共学习24天,学费高达3.9万元。招生宣传资料称,采取60人的小班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包括林毅夫、胡鞍钢、郎咸平等。一年多的上课时间,学员们发现,校方原来承诺的林毅夫、胡鞍钢等名家一个也没有出现。 提醒:很多名校的招牌是“外包”给培训公司的,名义上是合作办学,实则完全由公司运作。所以,对培训机构广告打出的“名校”“名师”要尽可能“验明正身”。 “陷阱”之二:免费材料做诱饵 案例:据罗湖书城××培训机构内部人士透露,从赠送免费资料开始,到试听课程,最终签订培训合同,外语教育培训机构有一系列的“情节设计”是用来套取你的钞票。你去参加水平测试得出结论永远是:听力和口语不好。而在测试之后,他们会了解你的经济实力,向你推荐课程。 提醒: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特别是看到“班级余额不多,报名从速”或“限额招生,报名从速”这样的广告语,要多留个心眼,看清楚再埋单。 “陷阱”之三:非法中介毁前程 案例:去年年底,50名中国留学生因涉嫌伪造留学申请文件,被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开除。学校声明说,经核实发现大量申请材料是由非法留学中介伪造的。 提醒:目前国内存在一些黑留学中介机构,给一些不符合申请条件但又一心想出国留学的学生伪造各种申请文件。学生即便一时侥幸蒙混过关,到了国外学习跟不上或被退学,最终耽误的还是自己。 “陷阱”之四:承诺退费有猫腻 案例:IT业的宋先生,找了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学口语,可广告宣传的理想教学形式并没兑现,上课更多的是跟电脑对话。当宋先生提出退款时才发现,按照合同规定,退费的条件是:30天之内没有学完一个单元。培训机构推三阻四,最后超过了合同规定的“30天”,眼睁睁地看着几万元钱付诸东流。 提醒:对于“全额退费”等承诺,一定要在签署合同时多多注意合同内容并请教法律方面的专家。 “陷阱”之五:收钱“麻利”退费“没门” 案例:日前,深圳晚报教育部接到关于×特森英语培训机构的投诉电话。消费者秦小姐之前报名参加了×特森英语培训机构为期一年的英语基础班,总学费1.6万元。办理报名手续的时候,机构的工作人员很负责任,而且承诺秦小姐3月1日开课。当秦小姐按期去参加培训时,却以没事前预约、报名人数不足等各种理由无期限地拖延开班。秦小姐提出退费,但对方却找出种种理由,拒绝退款。 提醒:选择培训机构千万要理智,不要轻易听信推销人员的劝说,充电是好事,但还是要按需求和财力理性消费,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不要莫名其妙掉进“陷阱”。 “陷阱”之六:鱼龙混杂,先办学后办证,甚至不办证 案例:跟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陈妈妈为培养女儿当歌唱家,费尽心思请声乐老师给女儿上课,每周两次,一次200元。尽管收费不菲,她从没有心疼过。后来,叶女士打算让女儿拜名师,找到了中国著名的某声乐专家。专家的一句话把她惊呆了:“你女儿的声带有问题,别再为她费心思了。”一年多心血,两万多花费,折断了女儿的艺术之梦,而罪魁祸首——深圳×音乐美术培训学校,不负责任。经查实,该机构没有办教学许可证,所谓的声乐老师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 提醒:无证办学现象严重,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多藏匿于小区、家属院内,在安全治理、规范收费、师资培训方面存在诸多隐患。 “陷阱”之七:收费名降暗升,甚至二次收费 案例:为了充实自己,提高收入,在一家印刷厂上班的朱小姐前不久在××计算机培训报了培训课程。朱小姐告诉记者,选择这家培训机构原因是培训费相比其他便宜了一百多块,而且培训课程都是一样的。对于收入不高的朱小姐,无疑是很大的优惠。开课不久,这家机构隔三岔五,就以买资料、装软件等诸多借口,要求朱小姐加钱。这样算下来,朱小姐培训的费用不但没优惠反而翻了倍。 提醒:你所看到的“免费”未必是真的,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少培训机构以形形色色的障眼法,让报名者陷入免费午餐的陷阱中。 “陷阱”之八:挂羊头,卖狗肉,发假证 案例:刘先生在某集团公司上班,因为工作需要,报名参加了深圳××培训机构的建筑造价师培训。五个月后,刘先生拿到了建筑造价师资格证书并上交集团公司,殊料,集团人力资源部通知他,刘先生拿到的建筑造价师资格证书是伪造的,最后,刘先生不但没有升职,反而丢了工作。 提醒: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一定要核实清楚证书的签发单位是否存在,并是否由这些部门签发。
青岛新闻网315曝光台提醒: 广大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首先应确定其是否具备办学资质,要理性消费,假若权益受侵害,应当提高维权意识,并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维权。应理性选择培训机构,尽可能选择长期从事培训工作、口碑较好的培训班,同时也可通过相关部门查阅培训班的办学许可证。此外,消费者务必与培训机构签订相关协议,并将学习内容、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在协议上明确标出,特别是涉及解除合同的有关约定。同时,妥善保管好发票、学生证等依据,以免落入教育培训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