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课业压力调查之二】 青岛新闻网10月24日讯数学课一开始,小蕾(化名)的老师抱着一摞试卷走上讲台,对着全班开始念每一位学生这次考试的成绩和班级排名。念到43名的时候,小蕾的同桌突然吧嗒吧嗒开始掉眼泪,默默哭起来。小蕾说,班上的大部分同学都不太喜欢这种公开念成绩的方式,她也因此“心里不舒服过”,但也没办法,自从上了初中后,每门课程的老师几乎都是如此。 课堂上公开念学生的成绩和排名这一状况,在初中很普遍。那么,公布学生排名成绩到底有多少利弊?给学生心理造成怎样的压力和影响?国家明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为何屡禁不止? 公开公布排名成绩 学生心里“很受伤” 小蕾今年刚刚上初一,从小学到初中的跨度,让她在很多方面不太适应,比如课业负担突然加重,作业突然变得很多,还有,几乎各种考试不断,每次考后老师都要公开念排名成绩等。 小蕾告诉记者,读小学时,老师是不允许给学生打分数的,更不能公开成绩。老师一般用“优”、“良”等替代分数。谁知一进初中,各种排名接踵而至。为了“刺激”学生的上进心,每逢考试,老师必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儿,一一公布成绩和排名,这让那些排在后面的学生心里“很受伤”。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75%的学生对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不少同学听完分数在课堂上就哭起来,还有一些即使在课上不表达,回家也会偷偷掉泪。 国家明文禁止 却屡禁不止 早在2006年,教育部在《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中就曾明确表示:“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但规定如一纸空文,在青岛大部分初中都是形同虚设。小蕾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语数英的老师都会当面公布成绩,据她所知,其他学校也是如此。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成绩排名”作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手段,他们的成绩在班里排在什么位置,在年级里排在什么位置,属于差生还是优等生,老师、同学、家长都很清楚。公开排名真的能如学校老师所愿,激励学生进步吗?还是给孩子心里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公开排名成绩到底是压力还是动力?支持方和反对方都是各执一词。 反对者:公开公布排名是一种歧视 学生们认为,排名容易让家长和老师只盯住学生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而忽略了其自身的进步。有时候,家长或老师对名次的要求常使自己心里产生很大压力,在考试时由于紧张而出现失误。此外,老师公布学生的排名,会无形中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落后就要挨打(骂)”。专家认为排名、排座实际上是一种歧视,很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公布排名的结果就是给孩子加压。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使学生心灵受伤,人格受辱,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只注重计总排名,使学生知识残缺,死记硬背。这样使学生成了背书和考试的机器,不注重创新,不敢发表独自的意见。教师为了争夺前几名,往往重点培养极少数尖子,把大部分精力花在“种子选手”身上,忽视大多数学生。 支持者:排名也是挫折教育 也有不少人认为,排名也是挫折教育,可以让孩子不断体验挫折,不断成长。在当今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有哪一次能离开了考试、排名?没有比较,怎么知道学生进步与否?怎么知道学生能不能升学?考试成绩排名本身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机制,是一种考核,考核就需要数据。对那些积极向上的学生来说,哪一次考试名次低了,他就会奋起直追,考试成绩排名能够激发他们的斗志,能在班级里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学生:心理压力最大来源是攀比对抗 孰是孰非,学生才是最佳鉴定者。小蕾告诉记者,她自从上了初中后,明显感觉压力大了很多。每天的学习时间在10个小时左右,除了正常上课时间,晚上做作业也要占去两三个小时。对他们班上很多同学来说,晚上作业写到10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从上周青岛论坛的民意调查来看,有74.35%的学生晚上作业要写到10点以后。这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很大压力。小蕾说,她算班上住得离家近的学生了,早晨6点半起床,晚上9点半睡觉。但即使这样,每天仍感觉睡不够,太疲劳。其他住的远的同学的情况可想而知。在采访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初中生早晨都需要5点多起床,晚上10点左右才能上床睡觉。 但即使这样的课业压力,小蕾仍然觉得它不是心理压力的最大来源。“学习累点还能受得了,最受不了的就是每次老师当着大家面念排名成绩的时候。”这种方式让小蕾觉得无时无刻不在和同学的“攀比对抗”当中。 采访中,很多家长认为,“在升学压力面前,想要取消考试排名,其实也不现实”,但可以多方面因素综合一下,以刺激孩子成绩变为鼓励孩子学习。成绩可以排名,但希望通过比较隐秘的方式告诉家长学生,而不要采用这种当面公布的形式,这样即使提高了学生成绩,恐怕也“刺激”了学生心理,就学生长期的身心发展来说,得不偿失。(青岛新闻网记者孙璐璐) |